【南投信義】丹大林道與消失的省道台16線|可徒步深入中央山脈的經典長程林道

圖片
布農族人有這麼一句話:「濁水溪的上游,不是終點,是我們布農文化的起源」,這句話揭開 丹大林道 的旅行序幕。下面是幾年前,丹大林道還沒被媒體大肆報導前,我曾在某個冬季前往安靜的丹大林道徒步健行和野營,以及在工寮過夜的三天兩夜重裝健行紀錄。 2024.01.31更新:合流坪的鋼便橋已於今日被台電撤除了 連結: 台電施工後丹大林道「恢復」通行! 拆橋挖巨溝「車輛恐無法通過」 丹大地區 位於臺灣本島中部之濁水溪上游,行政區隸屬於南投縣信義鄉,為全國面積第二大的鄉鎮。丹大地區也是濁水溪的發源處。東側翻過中央山脈可達花蓮,南鄰玉山國家公園,西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北側則與仁愛鄉相接。 潭南、雙龍、地利及人和四村等區域皆位於信義鄉,著名的 丹大(孫海)林道 便位於地利村中,沿著步道往東至花蓮邊界處可與七彩湖相接。其中地利村及雙龍村面積最大,合佔本區約七成面積,人和村次之,面積最小者為潭南村 。 丹大林道周邊地圖 丹大林道路徑示意圖 日治時期西元1943年,原本預計將東部花蓮木瓜溪流域附近的水力發電廠所生產的剩餘電力運輸到西部,但因為日本在1945年戰敗後,計畫就宣告中止,1948年台灣工業急速發展,用電量大增,直到1950年獲得美國援助執行了能高路線全長45公里的69kV東西向輸電計畫。 之後為了解決花東地區電力供應問題,台電於1985年開始研究新東西輸電之路線,最後決定自南投明潭發電廠與大觀第二發電廠輸送電力至花蓮鳳林超高壓變電所,此新東西輸電線於1990年開始辦理路線中心測量,1998年完工,全長72.4公里。 沿線共有196座電塔,線路橫跨中央山脈海拔2925公尺的崇山峻嶺,並在「 七彩湖 」附近的越嶺處設有「 光華復旦 」紀念碑,西以 丹大林道 、東以 萬榮林道 為維修保線道路。 丹大林道是深入丹大地區的重要通道,1958年(民國47年),出生於現今雲林縣口湖鄉的孫海,標得林務局巒丹大事業區第八林班地檜木原始林採伐權及伐木後的重新造林權,為了進入深林,孫海沿著原本的山徑開闢出可以卡車通行的丹大林道,因此丹大林道也被稱為「 孫海林道 」。 當年為了闢築林道與運輸需要,孫海建造了一座木橋於合流坪橫跨濁水溪,之後改為水泥橋,這座橋就是著名的「 孫海橋 」。 為了伐木業而開闢的丹大林道,其終點一開始並不是在七彩湖,後半段到光華復旦碑約12公里路段,是台電為了興建東西線輸電工程,才於

2011 April 2~4 初訪天使的眼淚.嘉明湖.三叉山.向陽山

今年的清明節連續假期,終於找到時間去了一趟從開始爬山以來就想去的地方,也就是位在台東的「嘉明湖」。清明連假前幾天剛好看到之前參加過的登山社有嘉明湖的行程,打電話去詢問確定還有名額,於是找了五專同學冠迪哥和他朋友,三個人一起報名了三天兩夜的嘉明湖行程。4/1週五晚上12點多從中部上車出發,搭乘九人座休旅車從國道南下再接南迴公路,總共五個多小時的車程,在隔天早上五點多抵達關山火車站與搭乘中巴的其他團員會合並吃早餐,此行的團員一共30位左右。

4/2早上五點多抵達台東縣關山火車站,在此休息會合吃早餐。


之完早餐後出發延著南橫公路直達向陽登山口,從關山火車站搭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於早上7點半左右抵達向陽登山口,這是登山口前的向陽派出所。


登山口前的空地很大,可容納多輛自小客車和小型、中型巴士。



登山口前的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導覽圖。


早上8點40分左右於向陽工作站檢查哨整裝出發,此處海拔2330公尺,向陽工作站正式名稱是林管處向陽護管所。今天的行程很輕鬆,只需重裝走到距離登山口4.3公里的向陽山屋即可,走起來實在是輕輕鬆鬆。


開始爬山囉,科科!向陽遊憩區內有許多森林步道適合全家大小健行~


冠迪哥的背影


後方前來的同行團員~



早上9點20分左右經過第一個休息平台,不過已經被其他隊伍佔據,只好不休息繼續走!


9點35分抵達一處空地,嚮導吩咐在此短暫休息吃東西~


途中眺望遠處的美麗山景~


早上10點20左右行經一處小崩塌處,但設有便橋,無危險性。


路旁也設有警告標示~




從向陽登山口至向陽山屋途中基本上大多是走在林道和樹林之中,沒有什麼風景可看,所以就沒拍太多照片了~大約在早上11點就看見向陽山屋了,快抵達向陽山屋前有一處溪澗水源,溪水清澈冰涼,可作為山客前進及補充水源的最好基地。


左邊那一間是廁所,向陽山屋有水源,開伙炊煮或燒開水都很方便!抵達時已經有少數其他隊的山友在這邊。


其他隊的山友帶上山的吉娃娃~


因為是清明節連續假日,可想而知上山的人一定不少,山屋下方和走道旁到處可見一頂頂的帳篷,好不熱鬧,歡迎來到向陽菜市場!我們沒有申請到山屋床位,所以也是住帳篷。


向陽山屋旁的公共廁所~



山屋裡面的床位早已被佔滿,走道上也是人擠人~到山屋後已見山友們都在忙著料理伙食


「向陽山屋」雖然可以容納150人,但是每逢假日常常爆滿,一位難求,山友需要自行搭帳篷。


山屋上下滿滿都是帳篷,左下方那頂藍色的帳篷就是我們住的,一頂帳篷可容納四人。



前往嘉明湖的途中有兩處山屋可供休息(當然都是需要申請的),其中一間就是距離登山口4.3K處的向陽山屋,位於海拔2850公尺,另外一個則是位在8.7K處的嘉明湖避難小屋。


由於太早抵達,也不知道剩下的時間要幹啥,於是就在外面的空地坐了一會兒,然後又到帳篷內發呆了一會兒,等待吃晚餐的時間到來~


向陽山屋內部,床舖寬敞舒適,後方還有廚房可開伙。


此時的溫度大約是10度左右,不過並不覺得很冷!


大約在下午4點左右吃晚餐,菜色勉強還算不錯,因為是在山上,也不能強求了!吃完晚餐因為沒事做,加上昨夜搭一整夜的車都沒有休息,於是馬上就鑽進帳篷休息了,準備好好休息後迎接明天的行程!


隔天凌晨1點多起來,整理裝備後吃過簡單的早餐,於凌晨2點左右出發上路,今天的行程是輕裝前往三叉山、嘉明湖、向陽山,然後再返回向陽山屋住宿,加上休息的時間,全程共15的小時左右。


夜間列隊行進~



凌晨3點10分左右走到距離三叉山6.9K處


凌晨3點半左右,於一處空地稍作休息等待其他山友到來。


凌晨4點50左右抵達一處岔路口,距離嘉明湖還有5.6K的路程!不過之後的路段都是「稜線」的路程,比較好走一點,天空也漸漸微亮。



距離嘉明湖避難山屋只剩0.9K的路程,此時遠處的天空也開始慢慢露出曙光了!


凌晨5點10分,距離避難山屋還有0.4K的距離。


清晨5點上了稜線之後,總算比較輕鬆一點。此時遠方的天空也漸漸有了些許明亮,為了早點看到日出的美麗景色,大夥加緊腳步前往嘉明湖避難山屋。








早上5點25左右抵達嘉明湖避難山屋,領隊吩咐在此短暫休息!



嘉明湖避難山屋海拔高度3350公尺,其實並非位於嘉明湖畔,而是在向陽山 下,光看名稱可能會產生混淆。由於位在山壁下方,大致上還蠻避風,水源也不是問題。


嘉明湖避難山屋位於「向陽山」山腳下。避難山屋的屋頂架設環保科技~太陽能板提供山屋電燈電力!


天空已逐漸明亮,視野也越來越寬廣!









避難山屋後方的巨大山壁



早上5點40左右,金色的太陽從遠方的天空初現!日出.早安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天空慢慢轉變成美麗的橘紅色,山中的輪廓也漸漸能看得到,而壯闊的雲海、山嵐更是震撼人心!



火紅的太陽逐漸升高。








不少山友在嘉明湖避難山屋的後方拍攝日出景色。




金黃色的太陽漸漸從山的另一頭緩緩出現。



早上6點左右,太陽已經高掛天空,天色也亮了起來。


走在稜線上景緻一級棒,向陽山 、三叉山 ,甚至更遠的南二段都一清二楚!


清晨的漂亮山景!




後方前來的同行團員~



個人覺得,這棵孤獨的大樹搭配後方的山景,其氣勢不會輸給向陽明樹!


必須翻過一座座的山頭才能親眼看見美麗的嘉明湖!



大夥往向陽北峰的方向前進!



偷拍冠迪哥幼稚的玩起地上的冰塊 LOL


遠眺雲峰、南二段及玉山群峰



早上6點10分,大夥休息拍照~


前往三叉山的路上,開始可以看到路旁有未融的殘雪。


遠處可見山頭有積雪的玉山主峰~



早上6點25分,正在休息時冠迪哥從後方山坡出現。



雲峰與其後方的玉山~


早上6點35分,於一處空地短暫休息,紅色帽子的就是我們這次的領隊~是個經驗非常豐富的登山老手!


冠迪哥~


往三叉山的途中都是大草原,平坦好走!


冠迪哥到此一遊!


早上6點43分,行經一處下坡,因結冰融化路面濕滑,需小心行走。


路旁看見一處結冰的小水池


還要翻過一座座的小山頭才能抵達三叉山。


早上7點左右,繼續往三叉山的路上前進!





早上7點06分,距離嘉明湖只剩2K的路程。



早上7點25分抵達三叉山、嘉明湖的岔路口,領隊吩咐先上三叉山再下到嘉明湖


早上7點40分,距離三叉山只剩0.4K的路程。


往三叉山的路上放眼望去是一整片大草原,在大自然面前,更能顯得人類的渺小。




由於前幾天山上有下雪,因此草原上到處可見大片的結冰




路旁發現的石堆~


三叉山的山頭已出現在眼前!




台灣高山的三大草原分別是「審馬陣山大草原」、「奇萊南峰大草原」及「嘉明湖大草原」,其中又以嘉明湖大草原規模最大最為遼闊,有人形容它為高山牧場。


前方路的盡頭,許多人聚集的山頭就是三叉山的山頂了~


三叉山海拔3494公尺,名列「台灣百岳」第28位,位於高雄縣桃源鄉、台東縣海端鄉及花蓮縣卓溪鄉境內,又稱為霞雲沙山,居中央山脈主脊與布拉克桑山支脈的銜接點上,為中央山脈三大草坡之一,也是百岳十崇之一。


早上8點整抵達三叉山山頂~百岳又多了一座,這是俺的第11座百岳!向陽山海拔3,603公尺,為台東縣第二高峰,也是台灣歐亞大陸寒帶植物向南分布的最後根據地。


雖然已經走到累了,還是要在三叉山的基點來張自嗨照 LOL


與冠迪哥和佳純在三叉山山頂合照!


其他的隊員也陸續抵達三叉山山頂!


三叉山周圍都是草原,走起來平坦好走,且視野很好,可眺望遠處的玉山主峰、雲峰。


於三叉山到此一遊~


與冠迪哥、佳純於三叉山山頂拍張合照!


於三叉山山頂來一張團體合照!


看到這塊指示牌,令人興奮不已,因為期盼已久的嘉明湖就即將出現在我的眼前!


從三叉山山頂往下走過一處直升機停機坪,前方路的盡頭就能看見美麗的嘉明湖出現在眼前!嘉明湖位在三叉山東南方不到一公里處,標高約3260公尺,面積一公頃左右。早上8點45分左右抵達嘉明湖,終於親眼見到傳說中的「天使的眼淚」。



雖然前來嘉明湖之前,已經在網路上看過無數網友拍攝的嘉明湖照片,但是親身走到這裡,親眼看見嘉明湖的那種感覺就是不一樣!如果要說台灣有哪些地方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那嘉明湖一定是排在前面幾名,我認為她的意義更勝於登上玉山,因為要登上玉山實在太容易了!


嘉明湖位於海拔3310公尺的高度,三叉山腳下約10分鐘的路程,是中央山脈南段主稜上最大的高山湖泊。有人說嘉明湖是上帝遺失在人間的藍寶石,有人說她是地圖上的藍眼睛,也有傳說嘉明湖是隕石撞擊而形成的湖泊,湖水長年永不乾枯。


在中央山脈南段有個天使眼淚掉落的所在,傳說中,嘉明湖是天使的眼淚滴落凡間,形成了湛藍色的湖泊。嘉明湖除了是人間天堂外,她也是葬生無數人的惡魔之地。這一帶有過不少的山難事件,流傳於台灣救難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三叉山墬機搜救事件」,就是發生在此。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軍一架從菲律賓起飛,載運二十幾名從日軍俘虜營釋放的官兵軍機,飛越台灣上空時,墜毀於三叉山 、嘉明湖一帶。當地的軍警和原住民青年受美軍之託,前後組成了三個梯次的搜索隊入山救援,卻被一個突如其來的強烈颱風橫掃,據說搜索隊至少有二十六名成員喪命於新武呂溪流域的山谷中。近期的山難事件則有94年中正大學一名學生因高山症死亡,嘉明湖也因此充滿了許多靈異的傳說與神祕的色彩。


鳥瞰湛藍的嘉明湖~


嘉明湖位於台灣台東縣海端鄉,座落於三叉山東側,距向陽山直線距離7公里處,海拔3310公尺,是台灣湖泊中第二高的高山湖泊,僅次於3520公尺的雪山翠池。湖面是橢圓形,湖水為湛藍色,湖面長約120公尺,寬約80公尺,面積約1.9公頃,湖水深度6公尺,沒有任何山澗或溪流流入其中,湖水卻常保終年不枯。因其湖水顏色深藍如寶石,又被稱為「天使的眼淚」,也有人形容它的形狀像蛋一般,叫作「蛋池」,是近年來著名的台灣深山景點。


從嘉明湖上方草原,鳥瞰湛藍的蛋形池,猶如明珠,更像是鑲嵌在綠絨上的藍寶石。延著步道蜿蜒陡下,走幾步照一張,緩緩而下。


冠迪哥與同隊的山友。


嘉明湖到此一遊!非常慶幸老天爺賞臉,我們抵達時天氣非常好,嘉明湖沒有被濃霧所遮蔽。



冠迪哥到此一遊!


嘉明湖是在西元1930年,由吉井隆成先生為首的探險隊首登三叉山時所發現。嘉明湖為中央山脈南段主稜中最大的高山湖泊,湖面清澈透明且呈現湛藍色,湖中並沒有魚類等生物,外圍呈橢圓造型,又稱「蛋池」。



西元1998年,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學者將嘉明湖地質標本取回,並以儀器深入研究分析,初步確認嘉明湖為流星撞擊地球時所造成的隕石坑,生成年代至今已逾數萬年之久,是台灣地區目前唯一被發現的隕石撞擊坑。而嘉明湖湖水因長年蓄積雨水未曾見其乾枯,是世上難得罕見的高山隕石湖。



俺趁著其他人還沒到達或是還在上方拍照,趕緊衝到下面拍照,因為俺不想拍到湖邊滿滿都是人的嘉明湖。不過老實說嘉明湖還是要從上方看下去才是最漂亮的!


嘉明湖的美,只有親自看過才能體會啊!



嘉明湖的湖面~可惜我們來的時候並非滿水位,聽嚮導說雨季滿水位的時候湖面與草地相連,景色會更美!


早先到達的山友說,走到對面去可以看見白雲映照在湖面,於是我繞著湖畔周圍走了一圈,發現到對面去拍湖面確實更漂亮!





走到湖的另一端拍攝嘉明湖的湖面,白雲映照在湖面,有著不一樣的景致!






不同角度的嘉明湖,水色均不同




嘉明湖像是一面鏡子,湖面略呈斜度映照著天空,無論是晴空或陰天,都不失它閃閃映人的光輝。



有人說過,在這3310公尺高的金黃色草原上,形成這樣的湖泊,有如沙漠中的綠洲,不知是上帝的傑作,還是那天使所滴落下來的眼淚?湖裡到底有沒有人們遺落或藏著的那把鑰匙呢?這答案,也許只能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去探尋吧!



嘉明湖湖邊的石堆~


「嘉明湖」是台灣海拔第2高的高山湖泊,僅次於「雪山翠池」,中央山脈南二段上的一顆明珠。位於南部橫貫公路向陽北方直線距離7公里處,在玉山國家公園邊界附近,標高3310公尺,為一橢圓形高山湖,湖面長約120公尺,寬約80公尺,深約35公尺,湖畔散落著高溫爆炸後燃燒剩下玻璃狀石塊,在排除當地近期內有火山活動的可能性後,證實嘉明湖是地球上罕見的年輕隕石湖。


嘉明湖的湖水相當清徹,湖中並沒有魚類等大型生物。若在湖畔紮營,於夜闌人靜之際,可從帳篷內窺視水鹿及其他動物到此喝水的自然生態景觀。



偷拍冠迪哥坐在湖邊


用走的繞嘉明湖一圈只要10分鐘左右,來到這邊若沒有延著湖面走一圈就太可惜了,因為不同的角度可以拍到嘉明湖不同的景色!


早上9點15分,其他隊員也已經陸續來到湖邊休息吃東西。


領隊早已燒好開水煮好紅豆湯讓山友取用~




從上面下來湖邊的時候沒有感覺,不過看著回程要延著這條陡坡爬上去,光看就覺得累!


在山坡上還沒下來湖邊的其他隊伍山友。


團員們坐在湖邊休息~


同行的隊員於嘉明湖邊拍張團體合照。大約在早上10點半啟程離開嘉明湖,往下一座山頭「向陽山」前進!


再見了!美麗的嘉明湖。離開嘉明湖後,往向陽山的登山口前進~


於下午1點35分左右抵達向陽山登山口。從這個岔路口左方上去即是向陽山 ,右側的山徑則通往嘉明湖避難山屋。


於下午2點抵達向陽山的山頂,我的第12座百岳,趕緊拍張到此一遊!向陽山屬於中央山脈,行政區劃屬於高雄縣、台東縣。向陽山南方有關山嶺山,北邊連接三叉山。其特色為山體廣大高聳,山峰北側有直落一千公尺的懸崖。


向陽山後方有一些枯死的玉山圓柏。


向陽山後方有一處突出的大岩石,是不錯的取景處,許多山友都在此拍照。


幫冠迪哥拍張到此一遊~


向陽山,標高3603公尺,三等三角點,名列「台灣百岳」第16位,山頂設有三等三角點,基點號碼7529。隔著「南橫公路」與關山相互對立。從關山山頂北望,但見向陽山的大斷崖,迎著陽光閃閃生輝。山頂平坡闊潤,淺竹無樹,東北側稍形陡峭,西南側全為崩壁斷崖,崖壁頂端,成開口半弧形,弧形線長約三公里,陡垂直降至南橫公路,為一落差達800公尺之大斷崖,寸草難生,此即「向陽大崩壁」。


下午2點20分下山,離開向陽山後,繼續循來時的路下山。前方就是南橫公路啞口段著名的「向陽大崩壁」,從南橫開車經過時就能看見它。


來幾張向陽大崩壁特寫!



向陽大崩壁是從向陽山往西,到溪頭山間的崩壁地形,全長約1.5公里,崩壁高度幾達1000公尺;崩瀉千仞、蔚為壯觀!下方可見位於南橫(省道台20線)149.5K附近的埡口山莊;埡口山莊是救國團最高之旅宿點,站在山莊廣場上就可以眺望著名的向陽大崩壁。


藍天、白雲、向陽山與向陽名樹。


向陽名樹是一棵極美的玉山圓柏,算是向陽山的「迎客柏」。



向陽山屋的後方開了許多高山杜鵑花


下午5點10分左右回到向陽山屋,因為隊員體力不同所以分隊走下山,我們是最早回到山屋的隊伍,由於還要等待其他山友歸來才能用餐,於是鑽進帳篷內坐著發呆了一會兒。下午六點左右用完晚餐便回到帳篷睡覺了。


翌日清晨6點起床,整理裝備用完早餐後就準備下山回家了!昨天夜裡半夢半醒之間聽到外面有女生在呻吟,本來以為是自己聽錯了,隔天下山後才聽同隊的山友說,有孕婦在山上半夜出血,結果向陽派出所找醫護人員半夜上來揹她下山...(真無言)



早晨出現在山屋的小黑狗,不知從哪裡跑出來的,昨天並沒有看到牠。


下山前在向陽山屋旁拍攝日出景色!最後大夥在早上6點半準時啟程下山。


早上7點30分抵達向陽登山口,我是第二個抵達的,第一個抵達的團員說他是用跑的下山的!


在登山口前等待其他團員下山,無聊隨便亂拍。這次嘉明湖的行程主要均集中於第二天,在一天當中完成了兩座百岳登頂,也看見了期盼已久的嘉明湖,有老天爺的配合,得以親眼看見嘉明湖壯麗的容顏。而一天走了15個小時,是大豐收、是大考驗,更是超越了我生平第一次爬山去水漾森林所走的13小時,但大家都抵達了終點,也回到了起點,這次的三天兩夜的登山行,換來的將會是長長回憶。


下山之後大夥到關山火車站去吃關山便當,吃完午餐後便各自回家。回程經過南迴公路旁的休息處,停下來欣賞大海~此外,今天在南迴公路的某一段遇到許多騎自行車的車友,少說應該有20台以上。


南迴公路的海景


冠迪哥的背影


回家,是一趟旅程的結束,也是下一個旅程的開始。


後記:三叉山 事件~發生在1945年的悲劇

師大地理系教授 施添福

不論就世界史、中國史或臺灣史來看,民國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都是一個關鍵性的年代。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而結束了太平洋戰爭。然而就僻處後出的小鎮關山而言,民國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同樣是一個難於忘懷的年代。這一年的人、九月間,有三個颱風連續侵襲東臺灣的關山地方﹔其中,九月三十日發生於呂宋島東方海上、從恆春大武之間登陸的超大型颱風,為東廳警務課,並由臺東廳經臺灣總督府告知美國軍方,請求處置方針。美方初步決定組團赴臺東失事現場,但在末抵達前,委請日本憲兵隊和臺東廳警務課先行尋找屍體,以便美軍前往山上處理。臺東廳警務課接獲指示後,立即命令關山郡組成搜索隊,隊員包括警官二名、憲兵三名,以及布農壯丁三名等共計八名,並命令駐守霧鹿地區長達十六年,熟悉該山區地理狀況的警部補城戶八十八為隊長。

關山地方的百姓帶來一段鮮為世人所知,卻又傷痛無比的跨國救難事件。

(一)組成搜索隊

太平洋戰爭結束剛滿一個月,即昭和二十年(1945)九月十五日,關山郡山地霧鹿警察駐在所警部補城戶八十八,接獲入山打獵布農人的報告,在距霧鹿徒步三日行程的中央山脈三叉山 (3,496公尺)附近一帶,有一架美國軍機墜毀。鑑於事態嚴重,城戶警部補立即電告臺


(二)第一陣搜索隊入山

由城戶警部補擔任隊長的搜索隊,是為美軍收屍最先組成的第一陣搜索隊。這一隊於九月十七日在霧鹿駐在所集合,研商規畫入山路線,並做種種行前準備﹔翌日清晨即出發入山。

中央山脈南段三叉山 一帶,雖然地勢較此段為低,但不僅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連綿不斷,而且是新武呂溪(卑南大溪)、清水溪(秀姑巒溪)、拉庫音溪(荖濃溪)三溪的源頭,同源侵蝕激烈,山勢陡峻,懸崖絕壁,處處可見。雖偶有布農人前往狩獵,但平時為人跡末踏的秘境。城戶一行,在布農壯丁的嚮導下,沿著山中獵人偶爾使用的小徑,穿越數重叢林,又翻過數重嶺谷,於途中露宿二夜,才於第三日,即九月二十日登上中央山脈稜線,並越過一片高山草原,而抵達三叉山 東北方約六公里的墜機現場。

城戶搜索隊抵達現場後發現,美國軍機撞毀在一處天然水池邊﹔該處地勢略有起伏,一片草原向四周綿延。飛機殘骸則四處飛散,而機上乘客亦無一完屍,屍塊掉落各處。搜索隊於搭建暫時棲身的草寮後,即展開移交給美軍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如﹕尋找飛機殘骸,收拾乘員屍塊,處理遭難人員遺物,以及撰寫報告書類等。

當各項工作積極展開之際,又獲山下傳來美方變更計畫的指示,美方認為﹕「山上不久即將下雪,關山一帶歷經二次颱風侵襲,山路柔腸寸斷,徒步入山困難重重,加上現場鴛遠險阻,屍體搬運不易。因此,委請就地鄭重埋葬。」原訂計畫有變,城戶搜索隊乃決定改以基督教葬儀收埋死者,而有第二陣搜索隊的組成。


(三)第二陣搜索隊編成和入山

就地鄭重收埋,需要棺木﹔位於三千公尺以上的現場,是一片草原,既無合適的木料,亦無裁製棺木的工具,只好請求山下的警務當局,派人搬運必要的材料上山。

關山郡接到城戶的請求後,經臺東廳認可,乃於九月二十五日通令關山座各部落會會長(舊稱保正),挑選年輕力壯的壯丁七十名,加上警官二名、警手二名、憲兵隊十五名,共計八十九名,組成第二陣搜索隊。根據田野調查得知,關山座七十名壯丁的身份,已查出者共有六十六名。

九月二十六曰,搜索人員開始集結,先後抵達新武路警察駐在所,每人自帶行糧、鍋碗、衣物,並分配收屍用木枋一塊(長七尺、寬一尺三寸、厚五分)和鐵釘一袋等。翌日,首先編成第二陣搜索隊,指定巡查部長落谷順盛擔任隊長。由於人數眾多,搜索隊叉分為若干班,每班設班長一名,由隊員互推產生。搜索隊編成後,即由隊長落谷率領,沿昭和五年(1931)底竣工的關山越理番道路(寬 1.5公尺)前進,傍晚平安抵達(霧鹿),並留宿於該地的國民學校(有教室十二間)。

九月二十八日,晨起,大隊繼續沿關山越道路前進,經天龍吊橋、利稻、馬典古魯(摩天),而於傍晚抵達(吉木),並在此過夜。吉木為關山越道路中僅次於霧鹿的大理番據點,標高約 1,700公尺。

九月二十九日晨,自吉木出發後不久,即離開關山越道路,由布農人擔任嚮導,沿叉路、循獵徑前進。由於路徑狹小、曲折,加上雜草叢生、行進困難,隊伍開始拉長,前後相距越來越遠,而斷裂成三個團隊。走在最前面的是手腳敏捷又隨身帶有乾糧的德高班寮和雷公火阿美人,是為前隊﹔走在中間的是日籍憲兵、巡查、部份平埔人和漢人,是為中隊﹔殿後的則以德高班寮的漢人和水井仔平埔人為主,是為後隊。三隊皆通過一間出布農獵人利用檜樹皮(或說松羅樹皮)搭建,而由日本憲兵駐守的小獵屋後,先後紮營露宿。其中後隊於通過獵屋後約二小時,即紮營過夜,據說當夜氣溫極低,只好縮身於臨時挖掘有如散兵坑的小洞坑,上面覆蓋毛毯,一夜難眠熬到天亮。中隊和前隊則於更高、更冷的地方紮營,詳細地點不明。


(四)颱風過境

九月三十日,後隊晨起,天上已飄著小雨,發現巡查部長兼隊長落谷順盛,難耐夜寒,凍死於坑洞中。六時許,埋鍋做飯。由於地勢高氣壓低,鍋中米飯只有上面一層煮熟,其餘仍如生米。每人分食少許後,隨即出發。一路是來,隊員始終注意山區環境的變化,天際雲層不斷加厚,雨勢逐漸增強,天氣已明顯變壞,即使不是颱風,也有豪雨來襲之虞。班長劉金主和隊員邊走邊商量,最後決定暫時撤離,等待天氣好轉再做打算,於是立即回頭。返抵獵屋時,雖然憲兵攔阻,但隊員以高山煮飯不熟,飢餓難忍回應。在獵屋停留一、二小時後,即集體下山撤回吉木。回程時,風雨大作﹔隊員不得已紛紛拋棄手中木枋,加速逃命﹔返抵吉木時已天黑,個個全身溼透,但駐在所內備有充足的木炭,以供升火煮食取暖。來自德高班寮的漢人和水井仔平埔人,就這樣集體逃過一劫。

中隊晨起,雖見天色不佳,仍舊冒險向失事地點挺進。午後,眼見嶺下風起雲湧,濃雲伴風雨襲來,這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然而,下山折回,為時已遲﹔剛好下方河谷是新武呂溪的源頭,有一片茂密的檜木樹林。於是全體隊員,拖著萬分疲憊的身體,迂迴曲折,尋覓路徑,向谷底轉進。黃昏時,終於撤至林中﹔當晚就躲在樹林下,勉強升火煮食,以半生不熟的食物果腹,並以木枋和毛毯阻擋陣陣豪雨侵襲。儘管如此,還是人人全身濕透,在檜木林中熬過風狂雨驟、天搖地動的一夜。

第二陣前隊都是阿美人,出發前夕,家人一如往例,為出門遠行的丈夫或子弟準備隨身攜帶、隨時可以取食的糯米乾糧。由於沿途無須埋鍋做飯,可以連續強行,迅速挺進。因此,事實上,到二十九日黃昏時,前隊已有少數幾人趕抵現場,其餘則在遍布草叢,距現場不及半日行程的地方露宿。三十日晨起後,前隊落後的隊員,立即背負木枋在細雨中趕路,於中午前陸續抵達目的地,而與城戶搜索隊會合。

城戶搜索隊一行八名,在中央山脈的失事現場等待了七、人天,終於盼到關山庄阿美人將木枋送到山上,然而卻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終於有材料為美軍收屍埋葬,憂的則是前隊送到的木枋為數有限,不足所需﹔而更讓隊長城戶八十八擔心的是,清晨起床,走出臨時搭建的草寮,遙望天際,以其在山地生活二十六年之久的經驗,知道天氣即將轉變,暴風雨即將來臨。跟隊友商量的結果認為﹕「工作已完成大半,只剩收屍埋葬,若此時立即撤離,恐留下招致美方怨言的禍根」。

因此,決定更換部份隊員後留下第一陣搜索隊,利用送到的木枋,繼續未完的工作,並下令第二陣前隊立即撤離。

第二陣前隊下山後不久,濃密的雲層,伴隨著風雨,就從腳下谷中密林的方向,陣陣襲上山頂﹔颱風侵襲居然成為事實。全隊拼命趕工,用完最後一片木枋後,才開始準備撤離。然而為時已晚,山頂上已狂風怒號,並降下大量冰雹。在狂風吹襲和冰雹打擊下,第一陣的隊員個個遍體鱗傷,全身冷濕。下山途中,既要抵擋陣陣強風,以免掉落懸崖﹔又得在荒山野谷問尋找脫困的小徑。大概到了黃昏時刻,才在樹林邊、岩壁後,找到一間布農獵人臨時搭蓋作為夜間棲身之用,只有屋頂而沒有牆壁的草寮小屋。為防體力消耗殆盡,決定在此過夜。然而,夜愈深、風愈緊、雨愈大,陣陣山水灌進小屋,膝蓋以下盡濕,加上飢寒交迫,疲憊不堪,個個睡意轉濃。為免一睡不起,隊員彼此鼓勵,相互挽臂取暖,並時時原地踏步,抖動身軀,以待天明。

第二陣前隊在午後撤離失事現場後,一行本想循原路折返,然而稜線上已雲霧瀰漫,伸手難見五指,不久即迷失方向。傍晚時,颱風接近,風狂雨驟,隊友星散,各自尋找棲身露宿的地點。然而,稜線標高近三千公尺,芒草遍布,既找不到樹林足以暫避強風,叉無上山時攜帶的木枋可略擋驟雨,最後只能以身體緊貼裸露的岩塊,在強風吹襲、豪雨淋洗下,渡過漫漫長夜。


(五)生死之際

十月一日,第二陣後隊滯留吉木,等待隊友折返,並將山上隊員可能遇難的消息,儘快向山下傳報。

第二陣中隊,在風勢漸弱後,集體自坑谷檜樹林中沿獵徑撤回。路過獵屋,短暫停留,並升火取暖﹔但有部份隊員,難耐夜寒體力不支,命喪黃泉,屍體散落各處。擔任領隊的日籍憲兵,亦因嚴重凍傷,中途死亡﹔臨終時,背靠石壁,雙腿盤坐,手握插入身旁泥土中的軍刀,姿態莊嚴,不失軍人臨終不懼、從容赴死的本色,見者至今印象深刻。自獵屋撤回吉木途中,來自月野的黎維錦,亦因力竭倒臥路旁,雙眼含淚,默默目送隊友蹣跚消失於林中小徑的盡頭。活存的隊員,於傍晚時陸續返抵吉木。

在稜線上迷失方向的前隊,經一夜強風豪雨吹襲後,隊友星散。早晨山上濃霧密佈,難辨東西﹔雖然風勢逐漸轉弱,但大雨依然如注。星散在稜線上的隊員,只能拖著經一夜風雨摧殘疲憊不堪的身軀,各自在濃霧中尋找獵徑,摸索下山。沿途體力不支倒地氣絕者,所在多有。活存者,則部份返抵獵屋,在屋中升火取暖過夜。然而,還是有人熬不過風寒,而捨命於獵屋之中。這一隊,人員傷亡最為慘重。

城戶搜索隊一夜熬到天明,由於長期滯留山上,攜帶的米糧已食用殆盡,只好點燃用剩的報告書類紙張,略為烤熟布農人(日姓西松)為其愛犬準備的小米狗糧,由隊員分食些許止饑﹔城戶身上的香煙,亦分給大家享用。草寮外,風不停地吹、雨不停地下﹔草寮內的隊員,已充份了解身陷絕境,恐怕難逃一死。儘管如此,在瀰漫著訣別悲愴氣氛中再度出發時,仍舊不忘相互激勵,務必提起精神懷抱希望,尋找生路。然而,林中濃密的雲霧,山坡上陣陣瀉下的洪流,不久就將城戶搜索隊沖散。各尋生路的隊友,沿途必須翻山越嶺,穿林渡溪﹔由於體力不支,最後紛紛倒地身亡,棄屍荒山野谷。隊長城戶八十八亦在風雨中,奮力爬山涉水前進,於返抵距霧鹿只有一山之隔的路旁,終於體力耗盡,而背靠石壁,雙腿盤坐,口咬毛巾一角,凜然氣絕身亡。全隊生還抵達吉木者,唯憲兵曹長後山定一名而已。

十月二日,後隊和中隊活存者,除留下班長收拾殘局外,允許下山。然而據說,班長數人,歷經一番生死折騰,心身皆疲,隨後亦紛紛離開,只留二名聽候進一步指示。下山的隊員,一日間即奔回新武路,途中吊橋因颱風吹毀,只剩兩條鐵線,而橋下則是滾滾洪流。隊員急著返家,不顧危險,手攀、腳瞪上下兩條懸空搖盪的鐵線,側身一步一驚魂地渡過新武呂溪的最大支流大崙溪。關山庄役場,獲知搜索隊員死傷慘重,而活存者已開始撤退下山,乃發動庄民,臨時以竹竿和麻袋做成擔架,前來(海端)驛協助與照顧歷險歸來的人員。

傷亡慘重的第二陣前隊,不及半數的活存者,於同日早上自獵屋撤回吉木,並留在駐在所休息和過夜。而幾乎全滅的第一陣唯一生還者憲兵曹長後出定,亦攜帶警部補城戶八十八臨終時託其交給美方的書類和物品,安全脫困,同日返抵霧鹿駐在所。十月三日,前隊自吉木下山,下午時分抵達霧鹿﹔家屬聞訊,紛紛冒險前來守候。得能重逢者,固然於哀痛中有幾許的喜悅,但有親人亡故的家屬,淒厲哀怨的哭聲,卻在這一天響遍整個新武呂溪流域的山谷。


(六)第三陣搜索隊入山

九月三十日,當歷年罕見的超大型颱風從大武與恆春之間登陸,行徑怪異地掃過臺灣島時,關山庄民就開始擔心入山為美軍收屍之搜索隊的安危。十月一日,接獲山上傳來第一陣和第二陣可能遭難的消息後,關山郡警察課立即緊急召集四十五名警察,配合憲兵隊,同心協力,設法營救。然而,暴風雨連續三日肆虐,不僅全島交通斷絕、通訊網癱瘓,關山地方也同樣大小溪流山洪暴漲﹔雖然組成救援隊,但除了不斷以箭傳遞山上、山下的信息外,大隊人馬根本無法抵達現場,只能坐望風停雨竭,天氣放睛,才能有所行動。

颱風離境,山洪逐漸消退。十月五日,由於不忍眾多搜索隊員暴屍荒山野谷,關山郡再度組成第三陣搜索隊,隊員人數不詳﹔據說是由二名山地警察帶領布農人入山,沿途搜尋死亡者,一一剁下手掌,屍體就地收埋。途中,在一棵大樹下,發現三名出身雷公火社的阿美人屍體,一隻疲憊不堪的黑狗,伏地守護氣絕多時的主人。當搜索隊員來到時,黑狗哀求的眼神和低沉的悲鳴,讓見者無不動容。收埋主人妥當,並經餵食後,黑狗依依不捨消失在樹林中﹔剁下的手掌,則攜至飛機失事地點火化,骨灰裝入四方形小木盒,送至關山郡役所。十月十二日,臺東廳警務課為犧牲者舉行公祭,骨灰則於當天由家屬領回。公祭前夕,那一隻在山上守護主人的黑狗,從橫跨卑南大溪河床通向雷公火社的路徑,一拐一拐、低聲哀吠,有如向村民訴說冤屈般地返抵家園。

第三陣搜索隊抵達飛機失事現場時,發現大部份美軍屍體因缺乏材料,並未收埋。於是派遣一名同行警察,前往利稻,召集十餘名布農人壯丁攜帶工具上山,就谷中樹林取材,裁製成棺木收屍。同時,選擇水池邊,一字排開鄭重埋葬,墳前則按指示豎立木製十字架,而完成第一陣城戶搜索隊末竟的任務。


(七)魂歸何處?

十月中旬,憲兵曹長後出走攜帶城戶臨終轉交的收屍報告書、遇難者軍籍號碼牌,以及遺物等下山,面交前來臺東的美軍派遣隊長。美方除為搜索隊犧牲二十六條尊貴的生命而深表哀悼外,並說明這上架失事軍機,係載運自菲律賓日軍俘虜營釋放的軍官(最高階為少將)返國。而遇難犧牲的人數,據說跟關山郡日警二名、日憲兵七名、阿美十二名、福佬一名、客家一名、平埔一名、布農一名、卑南一名,共計二十六名,正好相等。

美軍派遣隊離開時,曾經表示﹕三年後將再派人前來收拾美軍遇難者遺骸,而對犧牲者應該會有所表示。然而,由於日本戰敗,警察機關隨著解體,整個事件就隨公祭而正式落幕。從此以後,一切的苦難皆由家屬獨自承擔,而關山庄民人道援助的義行,亦僅在鄉野之間,輾轉相傳。隨著活存者的相繼凋零,事件始末逐漸模糊,事蹟亦逐漸為人淡忘,獨留五十二名中、日、美三國死者的幽靈,飄盪於中央山脈新武路溪流域的山谷中。

熱門文章

[轉載]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文)

April, 2023【彰化芬園】步道平坦好走!彰化八卦山「挑水古道」+十八觀音步道、碧山古道O形環走

May 2023【台中南屯】地雷店食記|森鐵板燒|用餐體驗差,價格超貴卻豪無價值。小心別踩雷!!!

Mar, 2024【桃園龍潭】石門山景春步道、小粗坑古道隨意走走|順遊石門水庫、黃大目豆干

【南投信義】丹大林道與消失的省道台16線|可徒步深入中央山脈的經典長程林道

Aug, 2023【桃園大溪】桃園小百岳編號23-溪洲山步道|適合訓練腳力、還能觀賞石門水庫的山水景色

Aug 21, 2022【新北烏來】紅河谷越嶺古道前段健行。平緩好走的林蔭休閒步道

Apr 6, 2024【台中和平】阿冷山(四壯士步道):挑戰谷關七雄的第八雄,享受山林與溫泉之旅

Apr 7, 2024【屏東高樹鄉】南臺灣小百岳|尾寮山登山步道| 可以眺望高樹、六龜、美濃的鄉村風景

Feb, 2024【台中西區】桃太郎日本料理|隱身巷弄裡的39年老字號無菜單料理|食材新鮮、自然美味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